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原标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左进华团队联合英美科学家揭示紫外光UV-C 调控青椒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新机制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左进华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Donald Grierson教授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团队、美国康奈尔大学(USDA-ARS)李莉教授团队联合在农林科学Q1区TOP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forbid Technology(IF5-year: 5.821)在线发表了题为UV-C Irradiation Delays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Bell Pepper Fruit during Storag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紫外光UV-C辐照对青椒果实采后成熟衰老的调控机制,为青椒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青椒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蔬菜。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青椒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是一个复杂且有序的生理生化过程,包括色泽、风味、质地、香气和其他代谢物质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通过多个基因的精细协同调控来实现的。紫外光辐照保鲜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冷杀菌技术,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保持果蔬采后生理特性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青圆椒果实为材料,采用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常见紫外光UV-C辐照对青圆椒果实采后成熟衰老的调控机制,解析了mRNAs和ncRNAs在对照组和处理组中表达谱的差异性,并构建了其协同调控青椒果实采后成熟衰老的ceRNAs网络模型。研究发现,UV-C辐照处理主要影响青椒果实中类黄酮、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素等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和代谢物质的表达。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UV-C辐照处理调控青椒果实采后成熟衰老的分子机制,为非呼吸跃变型肉质果实采后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借鉴。
博士研究生马丽丽、王清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牟建楼副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和左进华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Donald Grierson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李莉教授,蔬菜中心高丽朴研究员、郑淑芳研究员、袁树枝博士、硕士生白春美和付安珍,林果院王宝刚副研究员和王云香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和朱本忠教授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项目的资助。
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果实成熟衰老、冷害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被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New Phytologist, Plant Physiology, Plant Journal, Horticulture Research, Food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收录。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发表相关SCI论文43篇,获得授权专利22项,参与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北京市地方标准1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一等奖1项。
(本文由“食品科学网”转载,文章来源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图片来源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