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作为中国人的营养宝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从2007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
上周五,在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如果你是对家人三餐特别用心的家庭主妇,可能早就注意到这条消息,等不及想入手一册了吧。
浙江人吃得达标吗?今后该怎么吃?家里的饭菜,怎么安排最合理。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蔬菜和奶制品吃得还不够
浙江人肉、油、盐都超标
跟2007的版本相比,2016版《指南》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营养建议从原先的10条,变成了6条,字数少了,更简洁了,但传达的内容并不少。
新版《指南》还下调了每日热量标准,总热量平均减少了200大卡,也就是建议大家“少吃点”,这也是考虑到近十年中国人均体重一直呈增长趋势,动物性食物、油脂摄入增多,导致能量过剩,慢病风险增加。
总热量下调,具体到每一类食物也有下调,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动物类食品、大豆及坚果类,日推荐量都略微下调,比如水果从200~400g下调到200~350g;另外,盐由6克变为“小于6克”。
“一个稍微大点的苹果,就有七两。降低50g主要是考虑到总热量下调。”张片红说,根据他了解的情况,浙江人水果的摄入人均不到100克,即使下调了,很多人还是没达标。
其它几条呢,浙江人做起来有没有困难?
2010~2012年,浙江省疾控中心在全省6个地区做过全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从调查结果看,浙江人的肉制品、油、盐、脂肪摄入都严重超标,奶类摄入只有推荐量的1/3,豆类也稍显不足。杭州市疾控中心也在2010~2011年对杭州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做过调查,同样发现蔬菜、水果摄入不达标的现象。
丁钢强告诉钱报记者,新《指南》修订过程中也发现,城市居民中,蔬菜水果的摄入有改善,但在农村地区蔬菜水果的摄入反而是下降的。“以前农民吃菜不花钱,现在要花钱买菜、买水果,他们宁愿买肉吃。所以这里还有个适应过程。”他解释说。
各种食物中,唯一上调的是水,从原先的1500ml,上调到1500~1700ml,差不多多了一杯水。
“新《指南》针对精加工食物,特别是糖类的摄入,提出了限制,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但一杯可乐,就有大约40g糖。”张片红说,过量摄入添加糖,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中国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率已经很高,所以提倡多喝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
50g、100g到底是多少
这里有比较形象的说法
新版《指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主要针对营养工作者;另外一个是针对普通公众的科普版,薄薄一册,里面有很多图。
丁钢强告诉钱报记者,新版《指南》的修订工作,有好几个工作组分头执行,有负责对旧版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的,也有负责整理科研资料的,而他是图形组的组长,负责书内的各种图示,比如这次新增加的八卦餐盘,针对小朋友的营养算盘等。
《指南》上的250g、1600ml,老百姓看了没感觉,不知道到底要吃多少,怎么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每天该吃多少呢,就是图形组的工作之一。钱报记者看到,指南的最后一部分“实践”篇,向公众介绍了食物份的概念。
比如,一份肉50g=相当于中等身材成年女性手掌心;虾贝类脂肪少,一个手掌心有85g;
一份鸡蛋50g=乒乓球大小;
一份蔬菜100g=中等身材成年女性一把或者双手一捧;
水果一份100g=中等大小苹果、梨半个;
一份油10g=家用瓷勺1勺;
……
以一位办公室女性白领为例,假设她体重正常,身体活动属于轻度水平,她一天这么吃营养比较均衡:
2.5小碗米饭或者等量馒头、3个掌心的鱼禽肉蛋、2碗叶菜、1.5杯牛奶、一个中等水果、半小碗豆干、2.5勺油。
丁钢强告诉钱报记者,最新一版指南中,一般人群的范围由大于6岁扩至大于2岁;另外还对婴幼儿、孕产妇、老人、素食者等特殊人群,提供了膳食建议。
浓油赤酱的外卖
今后要有人管了
昨天浙江省营养周活动的启动仪式,来了很多营养科医生,还有省疾控、省科协的工作人员,钱报记者发现,这些从事营养科普工作的人,体型都保持得不错。
新版《指南》特别强调“吃动平衡”,建议每天运动量6000步。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夏时畅,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他的做法。
“今天中午多吃了一块肉,所以来这里开会,我是从疾控中心走过来的,走到浙二滨江院区,花了四十多分钟,6600步。”
他还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食堂里贴几个提醒,多吃一个馒头,要多走3000步。看到这个数字,去抓馒头的手大概也会犹豫一下吧。
丁钢强也告诉钱报记者,他平常不喝酒,也不喜欢到外面吃饭,如果可以都回家吃饭;下班了会先到外面走一走,走个半小时再回家;开会、讨论工作,可以站着,少坐。
“我们正在酝酿,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食堂、外卖提供的菜,油、盐用多少,今后要有标准。”丁钢强说,昨天在杭州,中午吃的是快餐,菜比较油腻,下面的菜浸在汤水里的,他就不吃了,一来太油腻,二来也可以少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