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食品专业面对面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占地总面积116.55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6.1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72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432人。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药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拥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教授253人、副教授57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46人、536人;研究生导师9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5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1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4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
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建校69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5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干部,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学校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95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食品机械——601型饺子机;利用小球藻解决了替代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问题,效果显著。1960年,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法之一“财产收付复式记账法”。1981年,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1988年研制出国内首台电脑自动加油机。1996年,建成了高校第一所金融货币博物馆,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2000年后,学校在食品科学、中药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90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3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0余件,授权18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出版著作3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食品工程学院简介
食品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创建伊始为土特产品系,设食品商品和土特产品两个专业。1961年经过调整,系名更改为农副产品系,设食品商品和公共饮食业与技术两专业。1964年系名更改为食品商品系。1981年专业更名为食品加工专业。1984年系名更改为食品工程系,设食品工程和制冷及食品冷冻工程两个专业。1982年开始与天津轻工学院联合招收食品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食品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专业更名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食品工程学科更名为食品科学学科。1996年,食品科学学科被原国内贸易部确认为部级重点学科,2000年被黑龙江省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获得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食品工程系与制药工程系、化学教学中心合并,成立食品与药物工程学院,并相继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2003年院系调整,食品工程学院正式成立,同年增设了环境工程专业。2006年获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发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食品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5年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增设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食品环境与安全硕士二级学科。2017年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增设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烹饪科学硕士二级学科。2018 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总建筑面积20000平米的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专用大楼,设有1个一级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环境与安全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环境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黑龙江省谷物资源与谷物加工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贮藏与加工工程省级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高校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食品工程研究所1个及分析检测中心1个和东北食药资源开发创新中心1个。
学科建设始终围绕优秀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对标国内外食品科学与工程顶级学科,坚持走具有区域特色的内涵建设之路。本学科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人选 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 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2人、博士生导师 17人、硕士生导师 56 人,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科研实践经验丰富,思维活跃,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较强,在国内本学科领域颇具影响的学术队伍。
学科秉承扎根黑龙江,服务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立足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机理、从影响到调控、从作用到机制的食品科学研究模式,围绕东北大宗粮食及黑龙江特色食物资源开展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和功能成分研究,在原有 4 个学科方向基础上凝练出谷物化学与植物蛋白工程、生物催化与发酵工程、农畜产品及其副产物精深加工与装备研究、食品安全及废弃物处理四个特色方向。以大豆和稻米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产品的品质调控、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风险快速监测研究、传统发酵制品工业化方面彰显优势特色,对龙江食品产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基石保障作用。
“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项目等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6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05篇,其中SCI、EI、ISTP、SSCI收录443篇 。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41部 。科研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省内外 200 余家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跟踪式支持、产品开发以及分析检测等服务,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20 余家企业研发的产品均已上市,学科技术服务的企业取得 10 亿元经济效益,出口产品创收 1 千万美元,为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工程学院网址:https://spxy.hrbcu.edu.cn/
专业设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
1、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师生,在近半个世纪的学科(专业)的建设历程中,传承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育理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即围绕着黑龙江的优势资源——大豆、玉米、小麦及特色果疏资源,开展了大豆蛋白的物化特性及加工技术、谷物膨化机理及技术、谷物化学与烘焙食品技术、果疏生理及绿色保鲜技术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造就了一批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队伍。本专业多名教授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国家级学会或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科研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研经历丰富、科研创新意识强烈的教师队伍和仪器设备先进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撑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高比例真实科研课题介入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溶入大量前沿信息的课堂教学、充满遐想的创新实践空间,构成了本专业特色。
2、专业课程
专业主干课: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技术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
3、就业前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雀巢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伊利乳品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雨润肉食品有限公司、双汇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南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统一食品有限公司、米旗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集团、正大集团、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中国航天员中心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
1、专业介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一直秉承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食品工艺、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食品生产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于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及食品环境与安全硕士点,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支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声誉的、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专业学术队伍,致力于学生食品安全生产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检测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强化实践教学中综合性、创新性和个性化教育环节,高比例真实科研课题介入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优选设备先进、工业化水平高、管理规范的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安全检验机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显著,科研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科研转化能力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专业有多名教授和副教授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国家级学会或省级学会中担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2、专业课程
专业主干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技术、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3、就业前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疾病与控制中心、质量监督检验院、中粮集团、雨润控股有限公司、雀巢集团、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完达山乳业、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米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统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等。
生物工程
1、专业介绍
生物工程专业自2000年创办以来,经过十余年不断的学科建设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支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声誉的、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专业学术队伍。在巩固已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基础上,确立了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专业方向。近年来,围绕着黑龙江省的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开展了以农副产品原料或天然食物成分为底物,在天然植物成分的生物催化、转化、传统食品的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法高分子聚合物生产的微生物发酵与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制造方向。科研成果显著,科研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科研转化能力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多名教授在全国几个与本院学科专业相关的一级与二级学会中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本专业以“生物与食品学科交叉、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训练”的原则,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尤其强调把理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贯穿在实验教学的改革,建立了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并引领学生科研与生产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科研促教学,学生大量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成了本专业的特色。
2、专业课程
专业主干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分子生物学、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厂设计等。
3、就业前景
国家乳品检测中心、顶益食品有限公司、顶新国际集团、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集团、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沈阳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宁波海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诺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哈尔滨大众肉联公司、哈尔滨正阳河调味品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等。
环境工程
1、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专业依托于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本专业体现与市政工程、食品工程专业相交融,以食品环境控制为重点研究方向。自本专业创办以来,围绕工业废水、大气及固废物处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研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科研经历丰富、科研创新意识强烈的教师队伍,以及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成了本专业的特色。
2、专业课程
专业主干课:环境化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给排水管道工程、环保设备及应用、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3、就业前景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博瑞德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桥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环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日照海川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海诺水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奥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北京市延庆县环保局,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哈尔滨石油化工设计院,哈尔滨宇驰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