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原标题: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最新综述系统阐述植物激素在果蔬采后贮藏期内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在食品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IF = 7.862)在线发表题为“Phytohormones in postharvest storage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系统阐述了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
-
成果介绍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现有食品供给与全球需求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特别是果蔬采后损失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寻找一种更为高效绿色的果蔬采后保鲜方法不仅能缓解全球食品供给与需求的鸿沟,还有利于转变果蔬采后发展方式,增加经济效益。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能够有效调解果蔬生长发育和成熟衰老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植物激素应用于果蔬采后贮藏的应用研究虽然较多,但是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常用于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六大类植物激素,包括茉莉酸类、水杨酸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多胺类和油菜素内酯类。从植物激素激活果蔬等机体防御基因表达,抑制衰老相关植物激素的敏感性和表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维持细胞完整性等方面详细探讨了这六大类植物激素对于果蔬采后保鲜的调控机制,综述了其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植物激素应用于果蔬采后贮藏保鲜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植物激素在维持果蔬采后品质方面效果较显著,但结合植物激素与其他果蔬保鲜方法延长果蔬采后贮藏时间,提高品质的栅栏技术日益成为研究新趋势。应开发出更多结合植物激素与其他保鲜方法的联合处理方式,实现不同技术的互相补充,更好达到高效绿色贮藏采后果蔬的目标。
专家简介
孙大文 院士
孙大文(Da-Wen Sun)教授,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期刊《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创刊者和主编。
荣获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杰出奖,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CIGR荣誉主席”等多项国际大奖, 2015年至2020年连续六年荣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
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000篇论文,出版专著17部,共有60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Web of Science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04,SCOPUS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08,Google Scholar 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22)。71篇论文入选ESI农学“高被引论文”,全球排名第一位(2020.01)。
2011年底起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以来,迄今为止(2020年11月)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可以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209篇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42篇,JCR一区论文157篇,影响因子大于6的65篇。高被引论文数占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比例分别为14%和45%。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入选的两篇论文。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3件,美英日等发明专利10件,申请国际PCT专利9项。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每年培养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人。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