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吃粽子 健康过端午_杏鑫注册线路

杏鑫代理 www.etaoshi.com 刚刚 219次浏览

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争渡闹春江。粽子,端午餐桌上的主角,古称“角黍”,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之一。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一般来说,北方人偏爱甜粽,多使用红豆、红枣、蜜饯等加工制作,蘸白糖或淋上蜂蜜食用;南方主要以咸粽子为主,粽子以鲜肉、香菇、火腿等为馅制作而成。

端午节临近,家家户户粽叶飘香,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大家对于如何健康吃粽子仍存在一些疑虑:粽叶越绿说明粽子越好吗?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该如何吃粽子?今天,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为您一一解惑。

粽叶太鲜绿警惕返青叶

选购粽子时,不少人喜欢看“外表”,认为粽叶青翠欲滴的粽子更新鲜。其实,颜色过于鲜绿的粽叶,其安全性反倒没有保证。

粽叶的绿色主要来自叶子中的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在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下,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就会脱离,导致粽叶颜色逐渐变黄或变褐。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粽叶经过蒸煮,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暗是正常现象。此外,由于运输和储存时间等因素影响,粽叶也很难一直保持鲜绿色。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粽子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鲜绿色粽叶。

生活中,有些商家为了迎合顾客喜欢鲜绿色粽叶的心理,会选择采用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浸泡粽叶等手段防止叶子变黄,这反而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所以,建议消费者不要刻意挑选粽叶鲜绿的粽子,更不要购买粽叶蓝绿的粽子。

加热食用更易消化

很多人都有吃完粽子后胃不舒服、难消化的经历。粽子真的不易消化吗?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消化速度其实非常快。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含量约为75%~77%,且以支链淀粉为主,含量比大米还高。淀粉通常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中,支链淀粉更容易被体内的消化酶消化。所以,如果仅从成分上分析,由于糯米比大米含直链淀粉更少、支链淀粉更多,糯米的消化速度更胜一筹。

那么,为什么有人吃完粽子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原来,在糯米冷却后,支链淀粉会很快地相互连接成致密的结构,黏性和韧性增大,进而影响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增加消化负担。同时,粽子的馅料也会影响消化。不少人喜欢吃肉粽,但肉粽中的饱和脂肪对于胃功能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所以,粽子最好趁热吃,如果放凉了,不妨重新加热再吃,更易消化。

此外,糯米还有一个特性,它会延迟人的饱腹感。大部分食物吃下去后,我们马上就会有饱腹感,且刚吃完时饱腹感是最强的。而吃糯米后,我们通常不会立马有饱腹感,要到餐后30分钟左右才达到饱腹感的高峰。饱腹感的延迟往往会造成一个后果——吃的时候不觉得多,过后却撑得有点难受,这实际上也增加了消化负担。

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研究发现,糯米饭的升糖指数是87,而大米饭的升糖指数是83。可见,糯米饭的血糖反应速度高于普通大米饭,这意味着吃糯米比吃大米更易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对要求血糖平稳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粽子并不是特别理想的食物。

体外消化实验也证明,与粳米相比,糯米中所含的支链淀粉比例更大,更易与淀粉酶发生反应,促使葡萄糖分子快速释放。而且,很多甜粽子里面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食用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大量食用,对血糖控制更加不利。所以,血糖较高及糖尿病患者还是要尽量少吃粽子。

三步选购新鲜粽子

市场上粽子种类繁多,消费者应如何挑选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消费提示,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粽子时,应查看标签是否包含上述信息。不要购买、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甚至标示被掩盖、补印或篡改的粽子。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选购粽子时要做好“科学三步”。首先,查看粽叶是否包裹完好、颜色是否正常(墨绿、黄绿、淡黄都属于正常现象);其次,要观察粽体,查看其形状是否完整,确保无霉点、无露米和变形现象;最后,要注意气味,若粽子有哈喇味、酸败味等异味,表明已变质。

需注意的是,过敏体质的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还应查看配料中是否含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制品,如含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等。(本文由本报记者张盼盼整理)

(本文由“食品科学网”转载,文章来源于中国医药报 03版健康中国,由中国医药报记者张盼盼整理。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