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除了团聚,“吃”是这个节日的另一个主题,不少地方的过节习俗也体现在“吃”上。家人团聚、亲友聚餐、同学聚会,似乎都离不开“吃”的主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吃饱,吃好、吃得健康是更多人的共同要求。春节期间,除了传统大鱼大肉的吃法,专家建议,过节期间,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荤素搭配,在控制摄入量的同时,尽量减少糖果及甜点等的摄入,避免因饮食过度带来不适。
饮食原则
吃得好、吃得健康
饮食文化本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过节习俗都会在餐桌上得到体现。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更是少不了“吃”的特色。
如今,人们对“吃”的追求早已不再满足于吃饱,大鱼大肉的生活也不再人人向往。取而代之的是,吃好、吃得健康。
节日期间,既要避免大吃大喝可能带来的人体伤害,也应该注意荤素搭配等原则。
“大餐”间隔吃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疾病非药物干预学会会长张晔主张,饭桌前应该尽情吃,即便在纠结吃还是不吃时,也未必比平时吃得少。“‘吃还是不吃’‘吃了会不会发胖’‘不吃会不会不给别人面子’等问题,这些纠结形成的心理压力,反而影响人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但这种“放松”也是有原则的,张晔告诉记者,应该尽量控制次数和间隔,建议人们尽量别连着吃,“吃完一顿‘大餐’,下一顿可以尝试喝粥,推荐大米小米粥,其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较多,对人体肝脏有很好的修复与保护作用,或者用水果和果蔬汁,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与此同时,应尽量保持好心态,心情不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心情不好时尽量不吃肉,以蔬菜、粥为宜。
食物宜混搭
虽然南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有一些差异,但油炸、油煎、腌制类食品是饭桌上常客。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介绍,北方人平时就喜欢以油条为早点,过年时更是喜欢准备各色炸物面点。“单独吃油炸食物几口就摄入了大量热量,再加上鱼肉蛋类等‘硬菜’,很容易造成摄入过多热量,所以建议人们在节日期间要尽量注意饮食多样化,每种食物别吃太多,尤其别忘了吃蔬菜,在席间还可以加些果盘。”顾中一表示,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营养,同时,较多的植物纤维摄入还能保证肠道蠕动,从而有利于预防便秘的发生。
另外,“食物相克”的说法已经成为人们在搭配食物时的一种“禁忌”,认为某些食物的搭配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引起不可逆的后果。顾中一告诉记者,所谓的“食物相克”理论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人们不必过多在意,节日期间,还是应准备种类多样的食材,“如果想要自己搭配些健康的节日创意菜,倒是可以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调整饮食结构,这样最靠谱。”
甜点应适量
除了正餐的大鱼大肉,零食也是过节期间的常客,也日益成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选择,糖果、甜点、巧克力等,都是常见的馈赠礼物。
但这些糖果、甜点类食品,本就不宜过多摄入,节日期间亦是如此。顾中一认为,一些酥皮点心往往依赖饱和脂肪酸塑型,美味的口感则是来自其中大量的糖。“这些食物大多营养成分单一,主要是大量的糖和脂肪,不但会迅速升高血糖,还容易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应当限量。即便是开心果、榛子、瓜子这类营养丰富的坚果天然食物也应适量。”
夜宵少油盐
亲友聚会是过年期间的常见主题,节日期间没有了工作压力,聚会到很晚也是常有的事。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吃很多夜宵、零食等,在顾中一看来,如果隔三差五这么吃,以火锅为例,且不说那羊肉片里面的白花花的动物脂肪有多少,就说这些食物所用的蘸料,无一不是咸度极高。再加上大家晚上夜宵爱吃的下酒菜、烧烤,基本也都是油多、盐多的菜肴。“普通人每日盐都不应超过6克,建议大家聚餐消夜时尤其要避免腌制食品这类含盐量过多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果,若要以吃肉为主,不妨多选些禽肉,增加鱼类。”心脏病患者更应当严格限制钠的摄入量,避免进食过饱。
“忙年劳累,心脏不好的人除了注意休息,少参加夜间聚会外,还应当多补充有色蔬菜、小米等食物,其中的钾、镁对于心脏很有好处。即使是平时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也应当注意连续熬夜和夜间不健康饮食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与其去消夜撸串,倒不如早睡早起去拜年更有传统年俗年味。”顾中一表示。
剩菜分类存
无论家里人多人少,过节期间,几乎每天都会是一桌子饭菜,相应地,剩菜剩饭难免,通常接下来的几天才能吃完。但剩菜的储存和选用同样重要。顾中一告诉记者,除了在做菜时要适量避免浪费外,剩菜的储存和分类也有诸多注意事项,盘中锅里剩下的食物放入冰箱储存之前最好放入密封容器中,第二天吃的时候剩菜要热透;肉类菜品、淀粉食物可以储存后继续食用,没吃完的蔬菜最好丢弃,不要放置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