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测速地址_【食品专业面对面】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介绍

杏鑫注册 www.etaoshi.com 刚刚 279次浏览

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食品专业面对面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南京林业大学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以培养“富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绿色担当、创新精神并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将社会对人才的共性要求与学生对自身发展的个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融合统一。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

学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逐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

轻工与食品学院介绍

轻工与食品学院源于1963年创立的林化系制浆教研室,2008年9月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独立建院,201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入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6月更名为轻工与食品学院,现由制浆造纸工程系、印刷与包装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等三个系组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8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国内外兼职教授9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5%,大多数教师具有国外留学、进修或合作研发经历。

学院现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为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下设“制浆造纸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发酵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相应的硕士点,“制浆造纸工程”同时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二级重点学科;学院同时设有“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院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木质纤维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轻化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木质纤维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6000 m2以上,同时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为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院秉承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产业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以杨木、竹材和秸秆加工利用为标志性的一批科研与产业化成果。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众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余篇,在推动我国轻工、印刷和食品行业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芬兰等国家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任了一批国外知名学者为校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及产业教授,接受了40余名留学生及博士后来院学习、工作。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提升“三全育人”水平,聚焦专业、课程、教材和质量文化建设,打造一流本科专业。轻化工程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学院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了“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通过发放奖助学金、开展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大批既掌握扎实的轻化工程类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学科交叉培养的实践技能和厚重专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已为国家输送了5000余名本专科生和6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我国造纸、食品及相关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学科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林源食品的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食品营养因子的挖掘、营养作用机理与构效关系、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食品用酶、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开展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形成了林特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区域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本学科招收发酵工程博士、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发酵工程学术硕士、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专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形成了本硕博一贯制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专业设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大类包括两个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轻工与食品学院进行培养,修业4年。前2学期实施通识教育,按照大类培养。第2学期末按照“志愿优先,成绩排序”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后3年按照专业培养。学生分别进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执行相应专业培养方案。学院以学生为本,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发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长期深耕林源食品的创新研发与工程化,以 “绿色食品、健康生活”为特征。本专业以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学生发展意愿,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特别适应森林食品生产),富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绿色担当,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在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检验及监督机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质量检验及安全控制工程、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食品工业(特别是森林食品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绿色担当,系统掌握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食品科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食品相关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分析检测、检验检疫、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视野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专业特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结合我校林学和林业工程两个A+学科的优势,形成从育种、栽培、采收、贮藏和深加工的完整林业产业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森林食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林学、工程、食品”多维深度融合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忘初心,始终以森林食品资源(果品、蔬菜、油料和香料等)的加工利用为己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森林食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银杏、蓝莓、黑莓、青钱柳、枸杞、薄壳山核桃、油茶等森林食品贮藏保鲜、加工利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49人(含实验师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4人,高级职称35人,硕士生导师33人,博士生导师9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4人,3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50岁以上教师8人,40-50岁教师14人,40岁以下教师27人。

依托教学科研平台

学科平台:林业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森林药食资源加工方向)、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学条件与平台: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共3550 m2,设有20余个功能实验室。依托江苏省林业资源生物化学加工学科综合训练中心、21个食品领域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研活动。

科研平台: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银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学研究成果

近年来,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各1项,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三五”规划教材4个,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2部,建成微课32门,主持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近30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