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待遇_Cell Reports |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汪惠丽教授团队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

杏鑫代理 www.etaoshi.com 刚刚 214次浏览

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汪惠丽教授团队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Gut Microbiota Shapes Social Dominance Through Modulating HDAC2 in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发表并成为编辑推荐论文。




图1 在线论文图

肠道菌群是由多达百万亿个微生物所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表现有关,也是部分食品营养成分发挥健康调节作用的重要“超级器官”枢纽。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是食品营养、微生物和整个生命科学及医学的研究热点。但是,肠道菌群是否参与到社会等级行为的预决定过程目前尚不清楚。社会等级是在人和群居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础的社会组织行为,与机体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密切相关。目前,人们对于等级决定因素的认识还不充分,尤其是针对社会等级的肠脑轴机制是否存在及以何种形式存在仍不清楚。《Gut Microbiota Shapes Social Dominance Through Modulating HDAC2 in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论文深入探究了肠道菌群对社会等级行为的关键作用及影响途径,发现以高丰度的毛螺菌、Muri菌等为“核心菌群”的特定菌群结构能够驱使SD大鼠在竞争行为学实验中占据优势。本论文随后识别出一条以肠道代谢物丁酸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为关键靶点的肠脑轴途径,并发现HDAC2的脑区特异性、细胞特异性的表达以及对内侧前额叶皮层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是影响等级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本校硕士生汪天、徐锦春和徐毅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徐毅副教授和汪惠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毕楠玺在膜片钳实验中提供了重要帮助。

近年来,汪惠丽教授团队在食品营养成分对神经功能的调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系列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以及The Faseb Journal等杂志上,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撑。



专家介绍






汪惠丽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汪惠丽,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标兵个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毒理学会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环境与辐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预防医学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 年12 月至2007 年3 月参加中国第二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考察。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铅及环境因素的神经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教学和研究。现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导类课题等项目多项。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毒理学会全国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已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一些论文发表在本领域重要杂志如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ournal of Neuroscience(featured article)、
Environmental Health & Perspectives
Toxicological Sciences
Cell Reports上。其中,以”featured article”发表在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文章被Faculty of 1000 评为“must read”论文。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