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绿壳鸭蛋形成的分子机制_杏鑫测速地址

杏鑫代理 www.etaoshi.com 3年前 (2021-02-19) 198次浏览

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原标题:研究揭示绿壳鸭蛋形成的分子机制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蛋鸭绿壳蛋形成的分子机制,为绿壳蛋鸭分子选育以及鸟类蛋壳颜色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绿壳鸭蛋蛋壳强度高,在加工中不易破损,深受企业和消费者喜爱,而常规育种需要通过测交来鉴定公鸭基因型,效率低、准确性差,导致大多数蛋鸭品种绿壳性状未能固定,影响了品种价值。因此,鉴定鸭绿壳性状因果基因和致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对绿头野鸭和北京鸭蛋壳颜色分离群体的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将决定鸭绿壳蛋性状的基因定位在了4号染色体的179kb区域内。通过借助7个地方品种的重组历史信息和表型-单倍型对应关系,将候选区域缩小到30kb。经进一步转录组分析发现,该区域内的ABCG2基因转录本在绿壳蛋鸭壳腺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壳个体。经进一步筛选,最终确定ABCG2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SNP为致因变异,这一突变影响了ABCG2转录活性,该基因编码的跨膜转运蛋白参与鸭体内胆绿素的转运,进而影响蛋壳颜色。该研究为鸭蛋壳颜色选育提供了一个精准的分子标记,也为鸟类生态与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据悉,为系统解析鸭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团队于2015年启动了“千鸭X组”计划,已经成功定位了决定鸭羽色、体格大小、肌纤维直径、蛋品质等多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

  图1 鸭蛋壳颜色变异

  图 2 鸭绿壳蛋性状的定位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

(本文由“食品科学网”转载,文章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号,唐静。图片来源于文章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