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在京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下简称《膳食指南(2016)》),这是时隔10年以后我国再次修订居民膳食指南。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该指南的核心部分。这部分是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了6条核心推荐。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
特别要说的是,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这三个图形(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各有针对,且互为补充。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是《膳食指南(2016)》的主要图形,也体现核心思想。膳食是分为五大类,所以每一层表示每一类的食物,而数值的大小表示了食物推荐摄入量的多少,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餐盘则是一个人一餐大致的食物组成和结构比例,简洁直观,它没有强调食物的推荐量和,但更容易记忆,强调的是一个构成。
膳食算盘主要是适合儿童使用的,这个图形可以勾画出儿童对于分量的认识,哪种食物分量多,哪种食物分量少,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希望通过不同的图形,更加让百姓理解平衡膳食的核心思想。
同时,杨月欣表示,要执行好平衡膳食,量化是关键。她说,“为了制定《膳食指南(2016)》,我们组成了一个分量技术工作小组,两年工作当中称量了很多食物,甚至各种不同的手去拿苹果、橘子或者蔬菜,希望用常见手势和工具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概念,通过衡量食物的量,知道这一把菜是多少,半碗饭是多少,一个馒头是多少,这样说到250g——400g的谷物、200g——350g水果的推荐量时,大家就能知道这一个橘子是否满足需要,两个猕猴桃是否满足需要,帮助大家逐渐把量化融于行为,平衡膳食就容易达到了。美国的膳食指南用10年来推行量化,美国居民现在都知道这个分量的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分量的概念,学会定量估计。”
那么《膳食指南(2016)》有哪些重点、亮点以及变化呢?
常继乐表示,《膳食指南(2016)》可以总结为“633”,即指南有6条核心信息,3大部分和3个特点。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3大部分:第1部分是针对一般人群的指南,第2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指南,第3部分是平衡膳食实践的指南。还有3个特点:一是图文并茂,营养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所以新指南选择了中国的“计算机”——算盘,来作为营养从小孩抓起的宣传图形;二是通俗易懂;三是贴近百姓的生活。
杨月欣介绍道,《膳食指南(2016)》跟2007年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变化,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四降一升”,“四降”是有水果、动物性食品、大豆和盐,“一升”是水。蔬菜、奶类和油的推荐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的原因,一是在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营养食物参考摄入量当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变化。其次是国内外对于食物和营养健康的最新理论成果。
据悉,为了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为使其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求,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