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中秋前后,亲朋围坐品蟹鲜,也算人生乐事。不过,大饱口福之际不要忽视了健康。
螃蟹也是治病良药
吃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已将食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金秋的雅事。不仅如此,蟹自古就是一味治病的良药,其味咸,性寒,入肝、胃经,有散瘀血、通经络、续筋骨、解漆毒、滋阴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曰:“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斜面肿。”《本草逢原》曰:“蟹性专破血,能续断绝筋骨。”陈藏器曰:“人或断筋骨者,取蟹胫中髓及脑与黄微熬纳入疮中,自然连续。”《本草纲目》曰:“蟹,治疟疾黄疸,喉风肿痛,疥疮癣疮;蟹爪能堕生胎,下死胎;蟹壳烧存性,酒服,治妇女产后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我国古代药书记载:蟹壳散淤止血、解毒消肿。蟹壳治漆疮。所以蟹壳特别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等症状。很多老中医都会拿蟹壳来入药,收到很不错的效果。
蟹之鲜美,因其含有十几种游离氨基酸,并且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镁、铁、锌、多种维生素等。此外,蟹还具有食疗之效。《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唐代孟诜称蟹“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肢节,主五脏中烦闷气”。
秋日品蟹有讲究
蟹有多种吃法,蒸、煮、炸、煎、炒、烩、烤、醉、焖、炖等,但公认最鲜美的即是清蒸。蒸前要将蟹洗净淤泥,用草绳捆绑结实,放上葱姜蒜等,放于大锅隔水蒸,如此数十分钟即可出锅食用,配上醋、姜末、糖调制的蘸料,最是美味。
吃蟹有很多讲究,蟹胃、蟹心、蟹肠、蟹鳃均不可食用,需去除。同时蟹要蒸熟煮透,要吃鲜活的,死蟹不宜吃,还要现蒸现吃,不宜存放。此外,螃蟹性寒,不宜吃太多,一般人食蟹一顿最好不要超过一个,一周内不应超过3次,且不能与茶水、柿子同食。不过餐桌上如果加一杯活血祛寒的酒,则可以减轻或消除吃螃蟹后的不适,用黄酒佐蟹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但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过敏体质的人,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吃蟹。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