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汪少芸教授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发表综述“自组装肽:分子-纳米结构-功能及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_杏鑫怎么做代理

杏鑫代理 www.etaoshi.com 刚刚 754次浏览

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近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惠敏(第一作者)、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汪少芸(通讯作者)等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区,IF:12.563)发表了题为“Self-assembling peptides: Molecule-nanostructure-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n food industry”的综述论文。

肽自组装作为生物技术中的一个热点,从生物特性方面来构建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和化妆品领域。然而,由于氨基酸的多重组合,肽自组装过程很难控制。因此,高度需要理解肽序列、功能和自组装之间的关系。该综述对自组装肽 (SAPs)的不同类型、形成的纳米结构、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相关文献提供了一个前景分析。设计特定功能肽序列与控制自组装形体学有关,这也基于对肽结构和影响自组装的环境因素的深入了解。另外,由于SAPs显著的结构特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SAPs在食品领域潜力巨大。发现具有生物学活性和自组装能力的肽来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将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肽序列将影响肽自组装结构和功能特性。肽序列的多样性也为构建自组装肽提供巨大的数据支持。这些肽的自组装被研究用于食品领域,例如抗菌剂、食品级乳液、食品添加剂递送等。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其进展受到限制,部分是因为:1)缺乏预测肽段自组装的工具;2)缺乏有效的肽提纯方案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更多的研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另外,对开发不仅具有自组装能力而且在拆卸后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一些肽进行这一重要且有益探索,从而实现对食品功能特性和生物活性的双重转变。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单一成分肽被加入到一个复杂食品系统时,肽自组装能力可能受到其他食品成分(多糖、脂质和其他蛋白质)的影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理解肽是满足食品功能特性例如感官特性和作用机制的重要组成。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1.12.027

通讯作者简介

汪少芸 教授

汪少芸,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W-Madison)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博士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A类高层次人才、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食品与生物工程“一流学科”负责人、省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福建省健康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Hans J. Food and Nutrition Sci.、《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和《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中外食品技术》首批翻译专家。长期从事食品功能蛋白质/多肽、功能因子稳态化和靶向递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和企业研发项目30余项,编写著作6 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3 件,发表论文230 篇,其中被SCI/EI收录180余篇。主持获国际食品功能因子(ICOFF)学术大会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食品产学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省优秀教师奖、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奖、厦航奖教金奖。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等人才项目的评审专家,担任科技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部级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和国家海洋公益重大项目独立监审专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