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 罗志华
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此次调查为首次全国大规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依据调查结果绘制了我国“水碘地图”。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建立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划分标准,为科学、精准补碘提供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全民补碘措施起到了显著的预防疾病作用。比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由缺碘导致的疾病,过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自从全民补碘后,其发病率迅速下降。全民补碘也是现实需要,虽然我国各地的碘含量不均,但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只有在很少的地区,水和食物中碘的自然含量才能达到人体所需水平。水碘含量不同决定着居民是否需要食用加碘食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民补碘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我国采用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中,盐碘浓度虽然有所区别,但为数不多的几种分类很难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且在碘盐的市场投放上,多采用粗放式的办法,某一区域适用某一种碘盐,就将这种碘盐投入到当地,其它含量的碘盐则很少见到,如此可能导致有些人过量补碘。虽然我国总体上缺碘,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碘含量,即使在相同地区,高碘、缺碘、适碘区域也混杂存在,人对碘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一些疾病并不适合补碘,所以全民补碘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存疑。
要破解全民补碘带来的困扰,首先必须让人们了解所在地的碘含量,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补碘,适合吃哪类碘盐。如此背景下,此番首次发布“水碘地图”,无疑是一次影响深远的突破。当然,后续还需要出台其它配套政策,为民众补碘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指导,如细化碘盐含量的分类,丰富碘盐品种,让民众有更多选择余地;由医疗、科普机构向民众提供专业性补碘指导等。
用“水碘地图”来区分不同地区的碘情,用丰富的碘盐产品来满足多元的需求,用专业知识来引导民众,做好这些后,再把选择权交给民众,缺碘和碘食用过量这对矛盾有望得到解决。
科学、精准补碘,某种角度上说,这也是健康中国、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