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天津科技大学介绍
天津科技大学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食品学科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7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79所参评高校中位居第八。
学校专业实力雄厚。现有71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软件工程等11个专业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FT)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装工程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排名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育人。教师中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6人,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0余人。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涌现出了“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学校科研实力突出。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目前拥有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建于1958年,是我国高校中实力最强的具有食品工程专业的院系之一。目前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三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9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4%。目前,在校研究生673名,本科生1334名。
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有食品工程、农业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被评为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专业。
学院科研条件先进,软硬件实力雄厚,拥有包括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十余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拥有255台(套)大型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与中粮、伊利、康师傅等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10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获得5项国家级和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7项;建有国家及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拥有10余门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教学及天津市教学团队3个;拥有天津市及校级教学名师4人;连续四次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以及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食品专业教育认证。学院骨干教师撰写了10余部食品类专业教材。
学院秉承“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和“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院训,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1.学科现状与地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之一,首批食品科学硕士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天津市一流学科、天津市特色学科群核心学科。学科依托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工信部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和天津市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平台,并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食品科技前沿和食品产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系统坚实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未来能够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德才兼备的科研骨干和领军人才。
本学位授权点目前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3人,85人拥有博士学位;拥有兼职教师49人,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外籍教授10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开大学、军事科学院、广东农业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学者12人,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利民调料有限公司、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益倍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高工27人。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力量雄厚,强有力支撑了学科建设,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天津市特聘教授”和“天津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1人,建成了教育部和天津市创新团队,以及国家和天津市教学团队。
2.主要研究方向
一、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
食品营养是以食品营养因子的代谢和作用机理以及营养代谢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为发展目标,主要从事食品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代谢过程及作用机理;营养代谢病病因诊断和致病分子机理以及食品营养因子和抗代谢病药物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食品安全是以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为发展目标,围绕农兽药、生物毒素、食物过敏原、非食用添加物、食源性致病菌等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有害物的生成机制及控制技术、食品中危害物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二、食品添加剂与功能配料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国际上对环境和健康日益关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回归大自然、崇尚绿色、健康饮食成为新的消费潮流。世界各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已成为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化也成为国际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向。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提出了大力开发“天然、营养、多功能添加剂”的发展方针,其发展的方向是天然、营养、多功能且安全可靠。近年来,这类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品种和产量逐渐上升。随着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功能食品配料必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功能食品配料被誉为21世纪的“财富 第五波”,必然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主流。
三、动物资源开发与功能食品方向
动物资源开发与功能食品方向主要对动物源性产品(肉蛋奶羽骨血内脏)的开发和深加工,以及对功能活性物质的提取加工和机理研究。本研究室由国内外动物资源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在动物源性功能食品、功能因子与机体免疫调控等研究方向,走在国内外领先的行列。
四、发酵食品与微生物资源开发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采用生物技术在乳酸菌、红曲霉菌、酵母菌、食用真菌等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方面进行基础性研究,在发酵乳制品、发酵果蔬、发酵豆制品、红曲等发酵食品方面进行应用性研究。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传统发酵食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红曲、豆豉为重点,建立了红曲菌种资源库,应用菌种选育、功能因子相关基因解析及发酵代谢调控等技术手段,开发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功能红曲系列产品。此外,还从事非粮生物质蓖麻、亚麻芥等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五、农产品物流保鲜与加工方向
本方向以鲜活农产品品质、加工和贮藏特性变化及调控机理为研究对象,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运、保鲜包装、货架期预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以技术工程化与产业化研究为主,针对农产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关于农产品加工特性、货架期品质、物理改性、农产品采后保鲜生理、病理以及基因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新型材料与设施开发为保障,采用绿色加工、生物材料、智能评价等技术手段,保障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品质与卫生安全,为行业提供可直接转化的成熟技术成果。
六、粮油科学与工程方向
粮油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以粮食与油脂为研究对象,有机融合工、理、农、医等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特点,形成以主粮、杂粮及植物油为主要出发基料,应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深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特色。主要研究粮油及植物蛋白制品,以及主食产业化;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成分的化学与工程研究;谷物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分离及鉴定技术;主粮与杂粮的分子营养学研究。
3.学科带头人介绍
王书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计划项目带头人,天津市首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会评专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担任《Cere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以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食品科学》、《未来食品科学》等10 本国内外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和客座编辑。
主要从事淀粉结构和功能性质、营养消化性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其他互作及对食品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等纵向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6 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7 篇封面论文),影响因子9.0以上32篇,10.0以上4 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5400次,单篇最高引用超过720次,H指数42,入选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受邀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超过60余次,其中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出版英文专著1 部,参编英文专著5 部(章节10 章),授权专利15 项。获得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Tanner Award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
杜欣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兼任全国饮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学院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研究方向有食源性危害微生物食品污染机制与致病基础研究、食源性危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开发、食源性危害微生物控制、功能饮料开发等。主要教授课程有《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与卫生》、《细胞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
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4 项,省部级项目1 项,企业委托项目5 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编写教材1 部。
4.境外交流
目前已经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韩国国立江原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英国加迪夫城市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紧密合作,并建设了国家级的111引智示范基地。近五年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5场,接受境外食品领域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或访问团来华50余人次,学院教师中有10余人在国际组织任职,提升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通过搭建国际化合作教育平台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赴国外或境外交流的教师、学生达200余人次,使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够紧密围绕国际最新前沿展开。
近五年学生出国深造20余人,大多数学生到美国佐治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食品类高校深造。
欢迎报考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