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代理中心_东莞理工学院李琳教授、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通过多酚-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工程多酚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加入杏鑫 www.etaoshi.com 刚刚 248次浏览

责任编辑:食品科学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李琳教授、清华大学化工系邢新会教授等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77)在线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polyphenols with biological functions via polyphenol-protein interactions as additives for functional foods”的综述论文。李琳教授和邢新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李玉婷博士和清华大学化工系何东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作为植物次级代谢物,多酚由于其潜在的健康益处,市场对其需求增加,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多酚吸收率低且对靶向位点例如器官、组织和细胞的靶向递送功效低,这限制了其应用。多酚可以通过非共价和共价相互作用与蛋白结合,这为用制备的多酚-蛋白复合物来保护其在胃肠道消化期间免于氧化和酶水解提供了策略。通过多酚-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工程多酚,相比单一多酚其理化特性发生改变,进而保护多酚免于胃肠道消化期间的氧化和酶水解,改善其吸收率、靶向特定递送和生物学活性。本综述概述了多酚-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工程多酚的潜在机理以及其对多酚抗氧化、抗炎和抗癌活性的影响。本综述关注了通过与蛋白工程结合,多酚的功能得到提升,从而可用于改善肠道健康。通过多酚-蛋白相互作用,多酚与蛋白进行工程设计,可以提升多酚在胃肠道内的稳定性、吸收、靶向特定递送、生物可用度和生物学活性。工程多酚-蛋白复合物在促进健康上的潜在应用需要具体处理。在将工程多酚-蛋白复合物开发成功能性食品成分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评估其安全性。


附:图














作者简介

李琳,博士/教授,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化工分离、碳水化合物修饰、多糖生物安全、组分互作等。发表SCI和EI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现主持或已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示范工程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厅(局)级基础科学、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等各类科技项目40余项,主要研究成果曾获第1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09)、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和三等奖(2013)、广东省专利优秀奖(2009)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0)等各类科技奖励。获中国食品科技突出贡献奖(2013)、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







邢新会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教育经历
1981-09-01-1985-07-31华南工学院 应用化学系 学士
1986-01-01-1989-03-31 日本宇都宫大学 应用化学 硕士
1989-07-01-1992-03-26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 博士
工作经历
1992-04-01-1998-02-28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生命理工学院 助理教授
1998-03-01-2001-07-31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 工学部 讲师、副教授
2000-09-0至今 清华大学 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教授
2002-09-01至今 清华大学 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
2009-03-01-2018-06-30 清华大学 化工系副系主任
2019-11-01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主要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生物化工,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微流控微生物培养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生命健康工程,酶工程,多糖生物医药创制,天然活性肽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多糖裂解酶工程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降尿酸大鲵软骨活性肽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已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80余篇,合作著书8本,译著教材2部,英文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80余件,其中3件国际专利,10余件专利转化应用。至今获得省部级奖4项,2014-2018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近年获得的科研奖励及荣誉如下: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泰国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ailand)“国际优秀发明奖”(2017);中国化工学会系统2012-2017年度先进个人(2017);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会士(Fellow,School of Engineering, TheUniversity of Tokyo)(2018);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18);国际生物过程学会(IBA)会士奖(FellowAward)及东京工业大学会士(Fellow)(2019);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9);中国发酵产业协会“协同创新精英奖”(2020年)。




李玉婷,博士,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

教育、工作经历
2017年01月-至今,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教师
2014年9月-2015年9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食品化学专业,CSC联合培养博士
2011年9月-2016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专业,博士
2009年2月-201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双学位)
2007年9月-2011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过程组分结构变化及危害物产生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美拉德反应机理、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生成机理及检测、晚期糖化终末产物抑制和消除、酚类物质化学反应特性、邻苯二醌类物质改性蛋白质相关动力学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扎实且较好的工作积累。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东莞理工学院博士启动项目1项。已累计接收和发表学术论文13篇,SCI收录9篇、EI收录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Food Chemistry、Food Analytical Method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授权1项。



何东,中国科学院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目前担任广东工业大学讲师,青年百人引进人才。近五年参与国家重点专项,广东省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食品资源中活性物质的挖掘与组分间相互作用研究,目前对大鲵软骨素及软骨多肽的功能挖掘与机理解析、益生菌发酵制品的组分相互机理及功能挖掘与解析等方向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初步筛选出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缓解高尿酸血症的多肽及多酚物质。曾担任北京紫金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洛阳华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碧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部分成果在北京紫金鲵股份有限公司转化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of functionalfoods、Food chemisitry、Science reports等期刊发表论文1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有关大鲵及杜仲的研究在杂志以封面形式刊出。


该文章《Engineering polyphenols with biological functions via polyphenol-protein interactions as additives for functional foods》在线发表于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喜欢 (0)